鸦胆子


拼音:yā dǎn zi

注音:一ㄚ ㄉㄢˇ ㄗˇ

结构:鸦(左右结构)胆(左右结构)子(独体结构)

造句

目的确定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。

目的: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副作用。

结论: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后结合微波或射频处理创面、鸦胆子油涂布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。

方法: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鸦胆子、细辛、莪术进行了鉴别。

鸦胆子油是一种疗效确切,毒副作用小的抗肿瘤药物,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结论制得的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物理稳定性良好。

结果:鸦胆子油乳剂对大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并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依赖关系。

目的:探讨鸦胆子油乳剂在体外对喉乳头状瘤细胞的抑制作用。

结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鸦胆子及合剂治疗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较强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鸦胆子yādǎnzǐ

(1) 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(Brucea javanica),被毛,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卵状披形针形,边缘有锯齿,花紫色,雌雄异株,圆锥花序,果实长卵形,产于中国、印度、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

英Java brucea

(2) 中药名。为苦木科植物鸦(.好工具)胆子的果实。中国主产广东、广西。苦,寒,有毒。清热,杀虫

英Java brucea fruit

引证解释:

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羽状复叶,小叶卵状披针形,花小,白色微绿或暗紫色,结核果,卵形,熟时黑色。产于我国西南至南部,亦见于印度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。中医学以果实入药,对阿米巴痢疾、疟疾等病有疗效。亦指这种树木的果实或种子。

国语词典:

植物名。苦木科鸦胆子属,常绿灌木。全株密被黄色短柔毛,叶为奇数羽状复叶。圆锥花序细长,腋生。花小,黄白色,杂性。果实或种子也称为「鸦胆子」,核果长椭圆形,熟时黑色。种子可入药,对阿米巴痢疾、疟疾等病有疗效。台湾中南部平野、浊水溪两岸常见之。

网络解释:

鸦胆子 (苦木科植物)

鸦胆子,又名老鸦胆、鸦胆、苦榛子、苦参子、鸦蛋子、鸭蛋子、鸭胆子、解苦楝、小苦楝。拉丁文名Brucea javanica.为苦木科、鸦胆子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全株均被黄黄色柔毛。小枝具有黄白色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通常7,对生,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偏斜,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,上面疏被、下面密彼伏柔毛,脉上尤密。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,狭长,生于海拔950~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yā

鸦yā(名)乌鸦。

读音:dǎn

1.胆囊的通称。

2.(~儿)胆量:~怯。~大心细。~小如鼠。壮壮~儿。

3.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~。暖水瓶的~。

4.(Dǎn)姓。

读音:zǐ

子zǐ(1)(名)古代指儿女;现在专指儿子:~女|~孙|~婚|~侄|父~|独生~。(2)(名)人的通称:男~|女~。(3)(名)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;是男人的美称:夫~|诸~百家。(4)(名)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:~部|~书|经、史、~、集。(5)(代)古代指第二人称你:以~之矛;攻~之盾。(6)(名)(~儿)种子:瓜~儿|~实。(7)(名)(~儿)卵:鱼~|鸡~儿。(8)(形)幼小的;小的;嫩的:~猪|~城|~姜。(9)(动)(~儿)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:枪~儿|棋~儿。(10)(名)(~儿)铜子儿;铜元:大~儿|小~儿|一个~儿。(11)(量)(~儿)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:一~儿线|一~儿挂面。(12)姓。子zǐ(名)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~爵。子zǐ(名)地支的第一位。参看〔干支〕。子zi(1)名词后缀。加在名词性词素后:帽~|旗~|桌~|命根~。b)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:矮~|垫~|扣~|胖~|折~|坠~。(2)个别量词后缀:一下~|一伙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