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堵墙


拼音:sān dǔ qiáng

注音:ㄙㄢ ㄉㄨˇ ㄑ一ㄤˊ

结构:三(独体结构)堵(左右结构)墙(左右结构)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,临阵列马三万,hAo86.名"三堵墙"。

引证解释:

⒈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,临阵列马三万,名“三堵墙”。

引《明史·流贼传·李自成》:“临阵,列马三万,名三堵墙。前者返顾,后者杀之。战久不胜,马兵佯败诱官兵,步卒长鎗三万,击刺如飞,马兵回击,无不大胜。”

网络解释:

三堵墙

三堵墙是汉语词汇,读音是sān dǔ qiáng,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sān

三sān(1)(量)数目;二加一后所得。(2)(量)表示多数或多次:~番五次。

读音:dǔ

堵dǔ(1)(动)堵塞:~住水口。(2)(动)闷:我心里~得慌。(3)(名)墙:观众如~。(4)(量)用于墙:一~墙。(5)姓。

读音:qiáng

墙qiáng(名)砖、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:~壁|~根|~基|~头|~纸|城~|高~|围~|铜~铁壁|狗急跳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