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fù zuì yǐn tè
词性:成语
注音:ㄈㄨˋ ㄗㄨㄟˋ 一ㄣˇ ㄊㄜˋ
解释
⒈ 谓引咎自责。
引《书·大禹谟》:“﹝舜﹞负罪引慝,祗载见瞽瞍。”
蔡沉集传:“负罪,自负其罪,不敢以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。”
《宋史·道学传三·朱熹》:“若夫过宫之计,则臣又愿陛下下詔自责,减省舆卫,入宫之后,暂变服色,如唐肃宗之改服紫袍、执控马前者,以伸负罪引慝之诚。”
清沉德潜《说诗晬语》卷下:“负罪引慝,思古无訧,际人伦之穷者,何厚於自责也?”
谓引咎自责。
《书·大禹谟》:“[舜]负罪引慝,祇载见瞽螋。”蔡沈集传:“负罪,自负其罪,不敢以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。”
负罪引慝,思古无訧,际人伦之穷者,何厚于自责也?清·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卷下
引咎自责
负罪引慝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查看更多
字义分解
负fù(1)(动)基本义:〈书〉背(bēi):〈书〉背(bēi)(2)(动)担负:~责任|身~重任。(3)(动)依仗;依靠:~靠|~险固守。(4)(动)遭受:~伤|~屈。(5)(动)享有:久~盛名。(6)(动)亏欠;拖欠:~债。(7)(动)背弃;违背:~约|忘恩~义。(8)(动)失败(跟‘胜’相对):胜~未分。(9)(形)小于零的(跟‘正’相对):~数|~号。(形)指得到电子的(跟‘正’相对):~数|~号。(形)指得到电子的(跟‘正’相对)
罪读音:zuì罪zuì(1)(名)作恶或犯法的行为:~案|~犯|~名|~囚|~人|~责|~证|~恶滔天|~魁祸首|~孽深重。(2)(动)过失:归~于人。(3)(形)苦难;痛苦;受~。(4)(动)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:~己。
引读音:yǐn1.拉,伸:~力。~颈。~而不发。~吭高歌。
2.领,招来:~见。~子。~言。~导。~荐。抛砖~玉。
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~文。~用。援~。
4.退却:~退。~避。
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
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~(出殡)。
慝读音:tè慝tè(形)〈书〉奸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