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国若狂


拼音:jǔ guó ruò kuáng

词性:成语

注音:ㄐㄨˇ ㄍㄨㄛˊ ㄖㄨㄛˋ ㄎㄨㄤˊ

造句

听到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消息后,一时举国若狂,一片欢腾。

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的消息传来,举国若狂,欢声雷动。

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。

夫中国各镇、埠,每岁迎神赛会敛资辄至万千,举国若狂,动辄肇事。

叫天儿上台,没一个不表欢迎,所以京中人都着谭迷,几乎举国若狂。

五月初七至十八设醮演剧,唱采莲之曲,往来人家更阑不歇,举国若狂。

是举国若狂?是面红耳赤?是面红颈赤?是群情鼎沸?是心潮澎湃?不多不是,他们全都没有表情,呆呆的样子,嘴巴微微张开。

以致有人发问,《三体》是集体作品吗,怎么那么多人有与有荣焉的感觉?《三体》得奖,举国若狂。

西方刚发现夏威夷等群岛的时候,单凭岛人的生活情调与性的解放,疯魔了十八世纪欧洲,也是因为状貌风度正符合卢骚“高贵的野蛮人”的理想,所以雅俗共赏,举国若狂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。语出《礼记•杂.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

引证解释:

⒈ 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。语出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於蜡。

引孔子曰:‘ 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 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
明刘若愚《酌中志·黑头爰立纪略》:“吁,以如此之人而处揆席,又何怪乎举国若狂也哉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白妞是何许人?説的是何等样书?为甚一纸招贴,便举国若狂如此?”

国语词典:

形容表演、庆祝等娱乐活动,使众人为之著迷与疯狂。

成语解释

举:全;狂:疯狂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;纵情欢乐不能自已;都像疯狂了似的。

西汉 戴圣《礼记 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孔子曰:‘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

为甚一纸招贴,便举国若狂如此?(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)

纵情欢乐

举国若狂偏正式;作谓语;表示极高兴。

查看更多

网络解释:

举国若狂

举国若狂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jǔ

举jǔ(1)(动)往上托;往上伸:~重|~手|高~着红旗。(2)(动)举动:义~|壮~|一~一动|一~两得。(3)(动)兴起:义~|~兵|~火。(4)(动)〈书〉生(孩子):~一男。(5)(动)推选;选举:推~代表|公~他做学习组长。(6)(名)举人的简称:中~|武~。(7)(动)提出:~例。(8)(副)〈书〉全:~座(所有在座的人)|~国欢腾|~世闻名。

读音:guó

国guó(1)(名)国家:~内|祖~|外~|保家卫~。(2)(名)代表国家的:~徽|~旗|~宴。(3)(名)指我国的:~产|~术|~画|~药。(4)(名)(Guó)姓。

读音:ruò,rě[ ruò ]

1. 如果,假如:若果。倘若。假若。天若有情天亦老。

2. 如,像:年相若。安之若素。旁若无人。置若罔闻。门庭若市。

3. 你,汝:若辈。“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”

4. 约计:若干(gān )。若许。

5. 此,如此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
6. 顺从:“曾孙是若。”

7. 指“海若”(古代神话中的海神):“望洋向若而叹。”

8. 指“若木”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。

9. 指“杜若”(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):“沐兰泽,含若芳”。若英(“杜若”的花)。

10. 文言句首助词,常与“夫”合用:“若夫阴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11.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,表示事物的状态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”。

读音:kuáng

狂kuáng(1)(形)精神失常;疯狂:发~|丧心病~。(2)(形)猛烈;声势大:~风|~奔的马。(3)(形)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~喜|~欢。(4)(形)狂妄:~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