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主之威


拼音:zhèn zhǔ zhī wēi

词性:成语

注音:ㄓㄣˋ ㄓㄨˇ ㄓ ㄨㄟ

造句

今挟不赏之功,戴震主之威,归楚,楚人不信;归汉,汉人震恐。

震主之威,不可持久,主相势均,事不两立。

而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早已经耿耿于怀了据传,一日万历读书,念到“色勃如也”。

但杀了人家两个哥哥而又在殿下称臣,挟震主之威,据上流之重,以古推之,免祸太难呵。

蒋办事素来果断干练,当他意识到戴笠有权重震主之威时,立即毫不犹豫地采取抑制措施。

车匪路霸受到严惩,人民无不震主之威。

燕帖木儿在当权之时,挟震主之威,作事肆无忌惮,消奢淫逸无度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谓.使君主畏忌的威势。

引证解释:

⒈ 谓使君主畏忌的威势。

引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,名高天下,窃为足下危之。”
《晋书·明帝纪》:“属王敦挟震主之威,将移神器。”
清朱琦《名实论》:“古有负盖名之功而思持其后,挟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终。”

成语解释

威:威势。使君主畏忌的威势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,名高天下,窃为足下危之。”

《晋书·傅咸传》:“杨骏有震主之威,委任亲戚,此天下所以喧哗,今之处重,宜反此失。”

震主之威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查看更多

网络解释:

震主之威

震主之威是一个成语,读音为zhèn zhǔ zhī wēi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zhèn

震zhèn(1)本义:(名)雷。(2)(动)震动:地~。(3)(动)情绪过分激动;惊怕:~惊|~怒。(4)(名)八卦之一;卦形是“≡”代表雷。

读音:zhǔ

主zhǔ(1)(名)接待别人的人:~人|宾~|东道~。(2)(名)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:物~|车~。(3)(名)旧社会中占有奴隶或雇用仆役的人:~从|~仆|奴隶~。(4)(名)当事人:~顾|失~|事~。(5)(名)基督教徒对上帝、伊斯兰教徒对真主的称呼。(6)(形)最重要的;最基本的:~次|~队|~峰|~干|~稿|~根|~管|~机|~课|~力|~梁|~粮|~食|~事|~轴|~力军。(7)(形)负主要责任;主持:~妇|~婚|~机|~讲|~将|~考|~帅|~位|~演|~治。(8)(动)主张:~伐|~和|~战。(9)(动)预示(吉凶祸福、自然变化等):早霞~雨|晚霞~晴。(名)对事情的确定的见解:~见|心里没~。(形)从自身出发的:早霞~雨|晚霞~晴。(名)对事情的确定的见解

读音:zhī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:wēi

威wēi(名)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:~风|~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