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蛇吞象


拼音:bā shé tūn xiàng

词性:成语

注音:ㄅㄚ ㄕㄜˊ ㄊㄨㄣ ㄒ一ㄤˋ

造句

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,但仍未罢手,还在进一步行动,真是巴蛇吞象,人心不足啊!

吞噬它,精神力必然大增,可用二十四滴滴精神水滴去吞噬这一道一道的元神碎块,无异巴蛇吞象。

小时候不是听老人讲巴蛇吞象的故事吗,这应该就是巴蛇一类的东西。

但天道无常,生灵各异;人心不足,巴蛇吞象。

指《山海经》中巴蛇吞象的故事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”。

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,但仍未罢手,还在进一步行动,真是巴蛇吞象,人心不足啊!

然而最早的说法来自山海经,巴蛇吞象,三年吐骨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比喻贪心极大,不(好工具.)知满足。

国语词典:

比喻人心贪婪无度。参见「蛇吞象」条。

成语解释

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

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

一蛇吞象

知足常乐

巴蛇吞象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。

查看更多

网络解释:

巴蛇吞象

巴蛇吞象是一个成语。 巴蛇英文:Pakistan Snake),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蛇。相传能吞食大象的蛇,经过三年,象的骨头才被吐出。"巴蛇吞象"原出自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,君子服之,无心腹之疾。其为蛇青赤黑。一曰黑蛇青首,在犀牛西。”意思是: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(传说巴蛇生于南海,黑身子,青脑袋,长800尺),它把象吞下去后,消化三年,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.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.由此可见,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,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.那么一般的蛇,要想吞象,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.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.久而久之即演变为"人心不足蛇吞象"的俗语.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:人心不足蛇吞象,世事临头螂扑蝉.

字义分解


读音:bā

巴bā(1)(动)盼望:~望|眼~~。(2)(动)紧贴:~着墙。(3)(动)粘住:粥~锅了。(4)(名)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:锅~。(5)(动)〈方〉挨着:前不着村;后不~店。(6)(动)〈方〉张开:眨~。(7)(名)周朝国名;在今四川东部。(8)(名)指四川东部。(9)(名)姓。(10)(量)气压的压强单位;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。(11)(量)压强单位;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。

读音:shé,yí[ shé ]

1. 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蛇蜕。蛇行。蛇蝎。蛇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蛇添足。

读音:tūn

吞tūn(1)(动)不嚼或不细嚼;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:~服|~金。(2)(动)并吞;吞没:侵~|鲸~。

读音:xiàng

象xiàng(名)哺乳动物;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。象xiàng(1)(名)形状;样子:万~更新。(2)(动)仿效;摹拟:~形|~声。(3)(名)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:他的面貌~他哥哥。(4)(副)好象:~要下雨了。(5)(连)比如:~刘胡兰、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;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