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路运动


拼音:bǎo lù yùn dòng

注音:ㄅㄠˇ ㄌㄨˋ ㄩㄣˋ ㄉㄨㄥˋ

造句

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导火索,率先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。

不过,为清王朝敲响了丧钟的四川保路运动,袍哥厥功甚伟。

第一卷《丹心碧血》写以郝天民为代表的第一代人在保路运动中的斗争与牺牲,同时写以郝云峰为代表的第二代人的成长。

贾宗嵘本家姓昌,爷爷昌尔大是上世纪初叶在成都极负盛名的大书法家,与保路运动人士蒲殿俊、罗纶关系极好,与时称“五老七贤”的文人墨士交往紧密。

这两个普通,叠加在一起,引出的是一个极不普通的汤家风云人物,浙人保路运动的领导者、浙江首任都督汤寿潜。

这部分首先是从概述四川保路运动入手的,及至到辛亥革命的爆发。

到了清末,岳公馆被其子孙卖与川汉铁路总公司,于是这里成为辛亥年间四川保路运动的中心。

四川的保路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宣传,有较为严密的组织,湖北则在这些方面弱于四川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又称“铁路风潮”。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、粤汉铁路收归国有,并将筑路权出卖给外国银行团。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人民掀起保路运动。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,参加者达数十万人。9月,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,四川人民奋起反抗。同盟会借机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,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,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。

网络解释:

保路运动

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。1910年(宣统二年),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。1911年5月9日,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,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,宣布“铁路国有”政策,将已归商办的川汉、粤汉铁路收归国有。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,不仅来自绅士、商人、地主,还有农民,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。清政府颁布 “铁路国有”政策以后,收回了路权,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,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,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,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。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,不惜丧失国家主权,将铁路收归国有,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,通过此举,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bǎo

保bǎo(1)(动)保护;保卫:~家卫国。(2)(动)保持:~温。(3)(动)保证;担保做到:~质~量。(4)(动)担保(不犯罪、不逃走等):~释。(5)(名)保人;保证人:作~|押~。(6)(名)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(7)姓。

读音:lù

路lù(1)(名)道路:陆~|水~|大~|同~。(2)(名)路程:~很远|八千里~。(3)(名)(~儿)途径;门路:生~|活~儿。(4)(名)条理:理~|思~|笔~。(5)(名)地区;方面:南~货|外~人。(6)(名)路线:三~进军|七~公共汽车。(7)(名)种类;等次:这一~人|哪一~病。(8)(名)(Lù)姓。

读音:yùn

(1)(动)运动。(2)(动)搬运;运输。(3)(动)运用。(4)(Yùn)姓。

读音:dòng

动dòng(1)(动)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:搬~。(2)(名)动作:一举一~。(3)(动)使用:~脑筋。(4)(动)感情起反应:~人。(5)(动)开始做:~工。(6)(副)动不动;常常:观众~以万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