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梆子


拼音:hé běi bāng zi

词性:名词

注音:ㄏㄜˊ ㄅㄟˇ ㄅㄤ ㄗˇ

造句

唱词多为七字,传统伴奏乐器为四股弦琴胡,其它文武场乐器与河北梆子乐器相同。

音乐方面则汲取了山西梆子、河北梆子、河南梆子的精髓。

在开场歌舞《咏梅》之后,第一个节目即为河北地方剧种河北梆子《大登殿》,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了诞生于燕赵大地的艺术魅力。

委员联欢会上,她唱了河北梆子名剧《大登殿》的经典唱段,大家的掌声和叫好声,让她觉得自己又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。

河北梆子与山西梆子同根同源,都是由山陕梆子演变而来,因此河北梆子剧团此次来并演出是为“寻根”。

河北梆子《大登殿》高亢激越的第一句唱腔还没完,小姑娘满功满调、扣人心弦的演唱便赢得了台下观众潮水般的掌声。

河北梆子与豫剧同属于大梆子系统下的两个分支。

摘要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戏曲剧种之一。

连济南、苏州、上海、杭州等地的一些妓女也迁地为良,到天津学演河北梆子。

在这其间学习又潜心学习了京剧、评戏、河北梆子等剧种,辗转于梨园,工文丑、工铜锤,为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河北梆子Héběi bāngzi

(1) 一种河北地方戏曲剧种,属梆子腔。

英a local opera of Hebei province

(2) 另见“梆子腔”

引证解释:

⒈ 戏曲剧种。流行于河北和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。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。也有人认为直接渊源于北曲弦索调。在发展过程中曾受高腔、京剧的影响。以木梆子按节拍,音调高亢,表演细腻。

国语词典:

一种流行于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的戏曲。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,逐渐演变而成,曾受高腔、京剧的影响,音调高亢,表演细腻。

词语翻译

英语Hebei opera法语opéra de Hebei

网络解释:

河北梆子

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,形成于清道光年间(1821—1850),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。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,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;在舞台艺术上,无论是音乐、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,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,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、刚劲、华丽、委婉的特点,流行于河北、天津、北京以及山东、河南、山西部分地区,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。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,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。2006年5月20日,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hé

河hé(1)(名)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:江~|~流|内~|运~|护城~。(2)(名)指银河系:~外星系。(3)(名)特指黄河:~西|~套。

读音:běi

[ běi ]

1. 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

2. 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

读音:bāng

1.打更等用的梆子。

2.用棍子等打;敲:奶奶拿起擀面杖要~他。~树上的红枣儿吃。

3.敲打木头的声音:~~~地使劲敲门。

读音:zǐ

子zǐ(1)(名)古代指儿女;现在专指儿子:~女|~孙|~婚|~侄|父~|独生~。(2)(名)人的通称:男~|女~。(3)(名)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;是男人的美称:夫~|诸~百家。(4)(名)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:~部|~书|经、史、~、集。(5)(代)古代指第二人称你:以~之矛;攻~之盾。(6)(名)(~儿)种子:瓜~儿|~实。(7)(名)(~儿)卵:鱼~|鸡~儿。(8)(形)幼小的;小的;嫩的:~猪|~城|~姜。(9)(动)(~儿)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:枪~儿|棋~儿。(10)(名)(~儿)铜子儿;铜元:大~儿|小~儿|一个~儿。(11)(量)(~儿)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:一~儿线|一~儿挂面。(12)姓。子zǐ(名)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~爵。子zǐ(名)地支的第一位。参看〔干支〕。子zi(1)名词后缀。加在名词性词素后:帽~|旗~|桌~|命根~。b)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:矮~|垫~|扣~|胖~|折~|坠~。(2)个别量词后缀:一下~|一伙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