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哲保身


拼音:míng zhé bǎo shēn

词性:成语

注音:ㄇ一ㄥˊ ㄓㄜˊ ㄅㄠˇ ㄕㄣ

反义词:同流合污,飞蛾扑火,随波逐流,直言贾祸,玩火自焚,争权夺利,打抱不平,惹火烧身,

造句

像这种括囊守禄、明哲保身的官员,又怎能匡救时弊,有所作为呢?

她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明哲保身。

只要与自己无关,便不闻不问,明知不对,也少说为佳。这是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。

小偷在公共汽车上明目张胆地行窃,许多人明哲保身,作壁上观,惟小李勇敢地站了出来。

我们中国人的弱点是太懂得明哲保身了。

凡事不关己,就不加闻问,是明哲保身的方法。

公司现在是豺狼当道,还是忍耐一点,明哲保身吧!

洞悉当前局势,他选择明哲保身。

老李是个明哲保身的人,他相信佩韦自缓的道理万分正确。

再一种就是妥协,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明哲保身míngzhé-bǎoshēn

(1) 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,有褒义。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,有贬义

英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

引证解释:

⒈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。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,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。

引语本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”
孔颖达疏:“既能明晓善恶,且又是非辨知,以此明哲择安去危,而保全其身,不有祸败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仁明》:“明哲保身,《大雅》之絶踪也。”
唐白居易《杜佑致仕制》:“尽悴事君,明哲保身,进退始终,不失其道。”
宋欧阳修《晏元献公挽辞》之三:“富贵优游五十年,始终明哲保身全。”
清沉起凤《谐铎·烧录成名》:“君子明哲保身,而动称好辨,僇辱及之矣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九:“明哲保身在这危乱的时代并不见得就是智慧。”
毛泽东《反对自由主义》: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;明知不对,少说为佳;明哲保身,但求无过。”
陈登科《风雷》第一部第三九章:“明明看到熊彬的缺点,没有从正面向熊彬提出来,是一种‘明哲保身’的思想作怪。”

国语词典:

明达事理、洞见时势的人,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。语本《诗经.大雅.烝民》:「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」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。明.梁辰鱼《浣纱记.第一二出》:「但大仇既报,吾愿已毕。今欲飘然去国,明哲保身,省得落于奸臣之手。」

词语翻译

英语a wise man looks after his own hide (idiom)​, to put one's own safety before matters of principle

成语解释

明哲:明智;通达事理。指洞察事理、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。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;与世无争。

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”

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,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。(朱自清《论气节》)

洁身自好、洁身自爱、耻与为伍、一尘不染

同流合污、随波逐流

明哲保身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查看更多

网络解释:

明哲保身

明哲保身,读音míng zhé bǎo shēn,古时本意指用明智的方式保全自己,属于褒义词。如今也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,现多作中性词使用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míng[ míng ]

1. 亮,与“暗”相对:明亮。明媚。明净。明鉴(a.明镜;b.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;c.明察)。明灭。明眸。明艳。明星。明珠暗投(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,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)。

2. 清楚:明白。明显。明晰。明了。明确。明朗。

3. 懂得,了解:明哲保身。不明事理。深明大义。

4. 公开,不隐蔽:明说。明讲。明处。

5. 能够看清事物:明察秋毫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

6. 睿智:英明。贤明。明君。

7. 视觉,眼力:失明。

8. 神灵,泛指祭神供神之物:明器(殉葬用的器物,亦作“冥器”)。

9. 次(专指日或年):明日。明年。

10. 中国朝代名:明代。

11. 姓。

读音:zhé

哲zhé(1)本义:(形)聪明;有智慧。(2)(名)有智慧的人:~人。

读音:bǎo

保bǎo(1)(动)保护;保卫:~家卫国。(2)(动)保持:~温。(3)(动)保证;担保做到:~质~量。(4)(动)担保(不犯罪、不逃走等):~释。(5)(名)保人;保证人:作~|押~。(6)(名)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(7)姓。

读音:shēn

身shēn(1)(名)身体:~上。(2)(名)指生命:奋不顾~。(3)(名)自己;本身:以~作则。(4)(名)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~。(5)(名)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~|船~。(6)(名)(~儿)(量)用于衣服:做两~儿制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