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ū hóu
词性:名词
注音:ㄓㄨ ㄏㄡˊ
结构:诸(左右结构)侯(左右结构)
造句
春秋战国,诸侯各自为政,天下扰攘,长达五百余年。
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间呈现着弱肉强食的局面。
挟天子令诸侯,这件事总算办成了。
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间互相征伐,百姓生灵涂炭。
你让我自己去完成这项工作,就像挟天子令诸侯一样,我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。
春秋战国时期,许多诸侯国行王道,近悦远来,扩大自己的势力。
列爵分土,建立众多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,这是西周建国的基本做法之一。
战国时期,诸侯割据,天下四分五裂。
路明非忽然明白了那个叫周幽王的二百五为什么会烽火戏诸侯了,奶奶的要是你喜欢的女孩会因此对你笑笑,踹翻校董会的事情他路明非也不是做不出来。他是个……可能会发疯的家伙啊!因为你渴望看到她笑,好像她笑了,距离你就更近一些。
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,喊声大举,如天摧地塌,岳撼山崩,众皆失惊。
解释
诸侯zhūhóu
(1)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
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。——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英the feudal princes;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⒈ 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。在其统辖区域内,世代掌握军政大权,但按礼要服从王命,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,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。
引《易·比》:“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”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,诸侯咸来宾从。”
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官爵封建·诸侯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女媧未有诸侯,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, 炎帝世,乃有诸侯, 风沙氏叛, 炎帝修德, 风沙之民自攻其君,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。”
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, 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,即‘封邦建国’……相传武王、周公、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,其中, 武王的兄弟十五人(一说十六人),同姓四十人。”
⒉ 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。
引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阳,苟全性命於乱世,不求闻达於诸侯。”
《南史·循吏传序》:“前史亦云,今之郡守,古之诸侯也。”
宋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三:“五代诸侯跋扈,枉法杀人,主家得自杀其奴僕。”
清吴伟业《儒将》诗:“河朔功名指顾收,身兼使相领诸侯。”
⒊ 星名。
引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门内六星,诸侯。”
张守节正义:“内五诸侯五星,列在帝庭……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,主刺举,戒不虞。又曰理阴阳,察得失。一曰帝师,二曰帝友,三曰三公,四曰博士,五曰太史。此五者,为天子定疑议也。”
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。
字义分解
诸zhū(1)(形)众;许多:~公|~侯|~ 君|~位|~子百家。(2)姓。诸zhū(助)〈书〉“之于(於)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付~实施(=之于)|公~社会(=之于)|有~?(=之乎)
侯读音:hóu,hòu[ hóu ]1.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:侯爵。侯门。公侯。封侯。诸侯。
2.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。
3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