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息


拼音:tāi xī

注音:ㄊㄞ ㄒ一

结构:胎(左右结构)息(上下结构)

造句

人们总会好不由自主地留下些什么,既非关乎意志,复非关乎理智,更非关乎情感,渺小的痕迹与痕迹之间,总会彼此牵引,就像中国古老深化中的“息壤”,虽只一小撮、一小块,却能滋生胎息、孕育万物。

毛窍与之相应,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,直到呼吸全止,开阖俱停,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,今日《黄庭经》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,学者习之既久,可以却病延年。

就书法而言,我个人觉得,他的胎息于颜,揉以六朝碑意,杂以魏晋残纸的小字行楷,气息醇厚高古,烂漫而不失法度,最具个人风味。

婴儿在母腹里是胎息,也就是腹式呼吸;出生时,人的肺叶开始张开,转入后天的肺部呼吸,这就是胸式呼吸。

出去后《胎息经》要秘不示人,此经乃是为父早年外出游历时机缘所得,乃是修炼开命境的上等经卷,要知道命胎一境乃是修炼道路的基础,至关重要。

今《黄庭经》所论之呼吸,乃胎息以前之初步,学者习之既久,可以却病延年。

修持之道贵在以神取气,使神入气中,气包神外,打成一片,结成一团,纽成一条,气成一点,则呼吸归根,不至于散漫乱动,而渐有轨辙可循,如是者久之,即可成胎息。

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;龙虎胎息,吐故纳新为内丹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1.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。
2.指气息;呼吸。
3.犹师承;效法。

引证解释:

⒈ 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。

引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王真》:“年且百岁,视之面有光泽,似未五十者。自云:‘周流登五岳名山,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,嗽舌下泉咽之。’”
李贤注引《汉武内传》:“习闭气而吞之,名曰胎息;习嗽舌下泉而咽之,名曰胎食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得胎息者,能不以鼻口嘘吸,如坐胞胎之中,则道成矣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七:“且説张果是帝尧时一个侍中,得了胎息之道,可以累日不食,不知多少年岁。”

⒉ 指气息;呼吸。

引唐高彦休《唐阙史·王居士神丹》:“则以前药復滴於鼻,须臾忽苏,黎明则胎息续矣。”
宋范成大《石湖书事》诗:“兀坐胎息匀,不觉清梦熟。”

⒊ 犹师承;效法。

引清纪昀《<陈后山诗钞>序》:“然胎息古人,得其神髓,而不掩其性情,此后山之所以善学杜也。”
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四:“舍人( 谭莹)乐志堂集文诗略,亦多胎息六朝之作。”
茅盾《民间、民主诗人》:“最近, 马凡陀的胎息于‘吴歌’的新诗,也颇值得称赏。”

国语词典:

道家修炼之术,能不用口鼻呼吸,如在胞胎之中。

网络解释:

胎息

胎息。语见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得胎息者,能不以口鼻嘘吸,如在胞胎之中。”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,如在孕胎之中,即是胎息。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,丹田为气之本源,圣人下手之处,收藏真一所居,故曰胎息。”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。《云笈七签》曰:“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,自服内气,握固守一,是名胎息。”

字义分解


读音:tāi

胎tāi(1)(名)母体内的幼体;胚胎:幼~。(2)(名)怀孕或生育的次数:头~|二~。(3)(名)(胎儿)衬在衣服、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:棉花~。(4)(名)(胎儿)某些器物的坯:泥~儿。(5)(名)轮胎。〈外〉英语。

读音:xī

息xī(1)(名)呼吸时进出的气:晕~|气~。(2)(名)消息。(3)(动)停止;安息;屏息。(4)(动)休息。(5)(名)滋生;繁殖。(6)(名)利钱;利息。(7)(名)〈书〉指子女。(8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