诈伪


拼音:zhà wěi

注音:ㄓㄚˋ ㄨㄟˇ

结构:诈(左右结构)伪(左右结构)

反义词:笃实,

造句

乃诏责郡县,坊郭三年,乡村五年,农隙集众,稽其物产,考其贫富,察其诈伪,为之升降;若故为高下者,以违制论。

若是,则恐佞幸小人竞生诈伪,渎乱人伦,止付孝善。

另订十二律,名例、卫禁、职制、户婚、厩库、擅兴、贼盗、斗讼、诈伪、杂律、捕亡、断狱。

诚心修身,笃守信义,不容卑鄙诈伪。

舅犯说,“繁礼君子,不厌忠信;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”,您只有一种选择,就是“诈之”。

《唐律疏义》明确规定“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致罪出入者,证人减二等,译人与同罪”,即任何人都有如实提供证据或翻译的义务,否则不别亲疏处以刑罚。

上贤下不肖,取诚信,去诈伪,禁暴乱,止奢侈。

咎犯说,打仗的事,诈伪是没关系的,请君用诈。

你们这些人听了曹操虚发诈伪之词,就畏惧请降,还敢笑苏秦、张仪吗?

他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,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慄。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弄虚作假﹐伪装假冒。
巧诈虚伪。

引证解释:

⒈ 弄虚作假,伪装假冒。

引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夏之月﹞黑黄仓赤,莫不质良,毋敢诈伪。”
三国魏阮籍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外易其貌,内隐其情,怀欲以求多,诈伪以要名。”
《旧唐书·戴胄传》:“于时朝廷盛开选举,或有诈伪资荫者,帝令其自首,不首者罪至于死。”

⒉ 巧诈虚伪。

引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机械诈伪,莫藏於心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三回:“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,便畏惧请降,敢笑苏秦、张仪乎?”
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书苑折技(二)》:“严嵩偏和岳飞词,有如是诈伪;后人留词改名,有如是自欺。”

国语词典:

欺诈虚伪。

网络解释:

诈伪

诈伪,汉语词汇。拼音:zhà wěi,释义:1、弄虚作假,伪装假冒。2.、巧诈虚伪。

字义分解


读音:zhà

诈zhà(1)(动)欺骗:~骗。(2)(动)假装:~降|~死。(3)(动)用假话试探;使对方吐露真情:你不要拿话~我。

读音:wěi

(1)(形)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;虚假:~币|~令。(2)(形)不合法的:~造|~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