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wèn zuì zhī shī
词性:成语
注音:ㄨㄣˋ ㄗㄨㄟˋ ㄓ ㄕ
造句
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官,昏君必兴问罪之师;若要送此女。
对于江湖中事,一尘可就没了顾虑,所谓民不与官斗,他一尘好歹也是个从四品未司辰师,而且身负非凡武技,即便如适才张平般口无遮拦,怕也没人敢兴问罪之师。
儿子媳妇对老人不孝,女儿们大兴问罪之师,狠狠地批评了他们。
若不将此女进贡,昏君必兴问罪之师;若要送此女进宫,以后昏君失德,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。
谷主此来,莫非是大兴问罪之师?
为了让人带枪到学校里来,家长们向校长大兴问罪之师。
不可,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,使吾恭行天罚,今袭人于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
我还没有兴问罪之师梁超那家伙就脸色失常的对着我大叫道。
妒火中烧性格爽朗的你,最不喜欢搞地下情,希望成为大家祝福的一对,不过你的妒忌心比人强,对方稍有些风吹草动,你都会大兴问罪之师。
赵氏竟敢不献土地,智伯便大兴问罪之师,并率领韩、魏二氏,攻伐赵氏,意欲剪灭之而占有其地。
解释
⒈ 讨伐犯罪者的军队。
引《旧唐书·侯君集传》:“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,使吾恭行天罚,今袭人於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”
宋辛弃疾《美芹十论·察情》:“亶之弑, 亮尝惧我有问罪之师。”
亦省称“问罪师”。 唐杜牧《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》:“忼慨匡时略,从容问罪师。”
⒉ 比喻前来责问的人。
引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葛巾》:“日已向辰,喜无问罪之师。”
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。
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。
《旧唐书 侯君集传》:“今袭人于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”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葛巾》:“日已向辰,喜无问罪之师。”
问罪之师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前来兴师问罪的人。
查看更多
字义分解
问wèn(1)(动)本义:请人解答:~话。(2)(动)为表示关切而询问:慰~。(3)(动)审讯;追究:~供。(4)(动)管;干预:不闻不~。(5)(介)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~他借本书。(6)姓。
罪读音:zuì罪zuì(1)(名)作恶或犯法的行为:~案|~犯|~名|~囚|~人|~责|~证|~恶滔天|~魁祸首|~孽深重。(2)(动)过失:归~于人。(3)(形)苦难;痛苦;受~。(4)(动)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:~己。
之读音:zhī[ zhī ]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师读音:shī[ shī ]1. 教人的人:老师。导师。师傅。师生。师徒。师德。良师益友。好(
)为人师。2.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:工程师。医师。技师。
3. 效法:师法古人。
4. 榜样:师范。
5.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:师母。师兄。师弟。师妹。
6.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:法师。禅师。
7. 军队:会师。出师。
8. 军队的编制单位,团或旅的上一级:师长。师座。
9. 一国的首都:京师。
10. 姓。